大皖新闻讯 杨坤是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23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4月2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到他时,他刚从医院回到寝室。就在前一天上午,他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江苏一位8岁的男孩带去了生的希望。
据了解,杨坤是皖南医学院在校生第4例、安徽省第7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芜湖市从入库到初配时间最短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149毫升造血干细胞送往江苏
"在正式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我住了几天院,(4月2日)下午刚回到寝室。"杨坤告诉大皖新闻记者,现在回想起这段时间以来的经历,他还有些难以置信。
2024年5月中旬,杨坤在一次献血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我在学医之前,就听说过造血干细胞捐献,通过和志愿者之间的沟通,最后决定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并上传了血液样本。"就这样,杨坤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之后,杨坤的学习和生活一切如常,直到2025年2月中旬,他接到了一个来自芜湖市红十字会的电话。
"我竟然和一名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初配型成功了!"杨坤说,对于很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来说,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与他人配型成功,这个消息让他既意外又激动。"对方在电话里告诉我,与我配型成功的是一名江苏的8岁小男孩,患有白血病,我不用立刻做决定,可以考虑考虑。"杨坤说,当时报考医学院校,就是本着治病救人的想法,再加上之后小男孩的病情出现了恶化,他随即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

杨坤在病房。
在经过体检、高分辨分型等进一步精确匹配,3月27日,杨坤住进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开始进行捐献前的准备。4月1日8时30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正式开始,大概进行了三、四个小时,杨坤成功完成了149毫升造血干细胞捐献。随后,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第一时间送往江苏。
未来继续投身公益活动
"我的父亲身体不太好,也有其他亲人因病去世,学医是想帮助更多的人。"杨坤说,作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能够为一个8岁的孩子带来活下去的希望,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不论是学医,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都是不同形式的治病救人。"
"他本身就是‘医路相髓’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平时经常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华龙是杨坤的辅导员,他告诉记者,在得知杨坤与患病儿童初配型成功之后,就立刻与他进行了沟通,包括健康跟踪、心理疏导、学习帮助等。"作为医学院校,我们一直培养学生有情怀、有大爱、有温度,杨坤的经历,对大家也是一次积极的引导。"
杨坤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并不知道受捐者的其他信息,但后续会通过安徽省红十字会了解对方的恢复情况。"这次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了公益事业的伟大。"杨坤说,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会尽可能向大家普及医学方面的知识,继续积极投身公益活动。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受访者供图)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