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陈维灯
4月23日,重庆市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以“维护水生态安全·人人有责”为主题,举办“发言人来了——环保微宣讲进社区”活动,邀请6名发言人为市民进行政策解读、科普节水妙招、讲述护水故事,共同守护水生态安全。
活动现场,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委、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的6名发言人围绕城市排水基础知识、节水习惯养成、维护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主题分享和知识科普,并为群众解疑答惑。
科普排水节水小知识 共同守护“生命之源”
“大家都知道往自然水体里面排污要办理排污许可证,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往我们的排水管道里面排水,也是要办理排水许可证的。”市住房城乡建委排水管理处副处长陈析夙介绍,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个体户,都是排水户。排水户排水时需要注意,在雨水、污水分流排放的地区,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也不得将高浓度或有毒有害污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排放污水的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如果无法满足,要设置预处理设施。
市城市管理局供节水管理处二级主任科员张雪分享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节水“小妙招”:在购买用水器具时可以选择节水等级更高的产品;定期检查家中用水设施,发现滴漏及时更换;养成及时关闭水龙头减少水资源无效浪费的习惯;使用洗衣机时,按照洗衣需求选择不同档位的洗涤功能,同时洗衣液适量投放,避免过度用水;冲洗马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档位,全冲和半冲的用水量不同。
讲好水生态故事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那么,什么是水环境、水生态呢?
“水环境就像水的‘生活空间’,包括水本身、水里的杂质、周边的土壤、空气等所有与之相关的环境要素。”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董亭男介绍,水生态类似水的“社区生态”,不仅包含水环境,还关注水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与水环境“和谐共处”,“保护水环境和水生态需要市民朋友一起参与,比如,减少污染排放,正确处理生活污水,避免向下水道倾倒油污、化学品、药物等有害物质;保护自然水体,不向河流、湖泊、水库丢弃垃圾,参与清理河道活动;积极参与监督管理,发现非法排污、偷排废水、破坏河湖生态等行为时,及时向环保部门举报。”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是守护水生态安全的重要一环。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副处长王小容介绍,近年来,针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重庆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人”原则,以工程筑基,修建观景口、金佛山、藻渡、向阳、跳蹬等大型水库及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织密重庆水网“大动脉”,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
守护饮水安全 让老百姓喝上“健康放心水”
饮水安全与健康息息相关。
“保障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是卫生健康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重要职责。”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安全与监测所副所长张琦介绍,全市的疾控中心每季度开展9项指标的监测,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部常规指标的监测,监测覆盖了我市全部城市人口和70%以上的农村人口。监测结果表明,重庆城乡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得到了持续改善,饮用水水质总体卫生安全。
此外,针对管道直饮水、家用净水器和小区现制现售净水器等新型供水方式日益普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一步强化对净水设备的卫生学评价和卫生许可管理,研制和出台了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小区直饮水的卫生监督巡查,确保市民饮水安全。
“保障饮水安全,要从源头做起。”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彦介绍,饮用水水源地是向居民和各类用水单位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的源头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作为防治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法律,专门设立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通过科学划分一级、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实施分级管控。
近年来,九龙坡区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赋能环境监管,通过无人机巡查、水质自动监测站、视频监控等,24小时监控水质变化。九龙坡还对3个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实现饮用水源全天候可视监管,污染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全力守护饮用水源环境安全,让老百姓喝上“健康放心水”。
原稿点击>>
发言人为市民讲解如何守护水安全-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