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福建日报 文/图
当数字孪生技术为机场装上“虚拟分身”,机器人进入工厂“实训”,“空中外卖”让天上真能掉“馅饼”……在前沿技术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福建诸多企业抓住智慧化机遇,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新质生产力发展。
4月16日至18日,由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组委会举办的“看见数智福建”——2025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媒体探访活动在福建举办。记者赴厦门、泉州、福州等多地调研,从工厂之变、管理之变、生活之变探寻AI赋能下,福建产业发展之变。
虚拟模型,让机场实现精准调度
20日上午6时起,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开启忙碌的一天。从进港航班的前站起飞、降落、入位,到出港航班的地面保障、离位、起飞,如何实现精准调度?
当机场有了虚拟“孪生兄弟”,一切变得简单起来。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机坪运行管理室,记者看到屏幕里的一个“数字双胞胎”——与真实机场完全相同的虚拟模型。
纵横交错的机场跑道上,每一架飞机按照指令精准抵达停机点。在“飞行区运行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室副主任许潘儒随机点开一架跑道上的飞机,即刻跳出这架飞机的“身份信息”,甚至还能展示“轨迹跟踪”。
“得益于AI全面机场管理数字孪生,可在数字世界里实现对机场运行全流程、全场景、全要素的智能化监控、预测、决策和调度。”许潘儒举例道,“每个航班出港滑行可缩短1.68分钟。可别小瞧这点时间,一天下来为所有航班节省了7个小时。一年下来仅航空燃油的消耗量就节省了数千吨。”
记者了解到,AI全面机场管理数字孪生可让机场管理人员在1~2秒内感知机坪和航站楼内的各类运行动态和预警信息,借助智能算法机场3小时航班量派工速度由15分钟降低到不足0.5分钟,机场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AI工厂,让企业效能大幅提升
不只是机场。记者走访发现,AI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见和效率。从工厂“黑科技”崛起,也能洞察AI带来的新变迁。
17日,泉州晋江。记者来到一座占地600多亩的工厂里,在这里,诞生出“九次登上太空的航天服拉链”。
“一条拉链,涉及14个一级学科、44个二级学科,生产过程最多的要经过133道工序,最少的也要经历近50道工序。”浔兴股份生产制造中心总监何国平说。以往,浔兴股份面临过三大挑战,公司千余台自动化设备数据规格不一,整合难度大;拉链产品质检依赖人工,误差高达5%;传统仓储每日进出10000箱,平面仓库占地广、成本高、物料查找慢等。
如何解决这些痛点?浔兴股份采用了基于华为云的物联解决方案,利用物联网中台实现五大生产基地数据互通,以及设备稼动率提升和能耗优化。“浔兴股份已实现关键设备联网率80%,生产工艺自动下发,生产效率提升20%;库存管理优化,进出库效率提升50%;中台数据整合,订单完成周期缩短20%。”何国平说。

浔兴股份的智能仓储系统
浔兴股份生产一线涌出的“新意”,也是福建以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福建制定出台《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和《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九条措施》,打造宁德时代、京东方、九牧卫浴等一批世界灯塔工厂、全球绿色黑灯工厂,培育摩尔云、海创云等7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天马微电子、古雷石化等2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福州、厦门、泉州、龙岩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带动10个细分行业2300多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无人机送货,还能参与救援
17日傍晚,闽江之畔。一架无人机穿越落日余晖,平稳降落在江边智能配送柜上方,随后与无人机智能配完成对接,福州电信云中台主任王凌的手机便收到一个取货二维码。
扫码之后,橙色取货闸门慢慢打开,一部预订的手机就轻易到手。这是从中国电信(台江中平营业厅)配送手机和流量卡,配送时间大约8分钟。“测试发现,相较于传统的配送方式,无人机的配送效率提高了60%。”王凌说。
无人机不仅可以配送货品,还能参与救援。现场,中国电信员工孙鲲手持控制器,演示“为落水者提供救生圈”场景。只见无人机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挂载救生圈出发,侦测落水者位置,精准抛投救生圈。“若是在野外,无人机挂载的探照灯和喊话器可以提供帮助,在安抚被困人员的同时将画面和定位回传,方便救援人员施救。”孙鲲说。
无人机配送,如何确保过程不受干扰?王凌告诉记者,中国电信与华为合作,打造了一张300米泛低空5G无人机定制网,低成本解决了空域覆盖和私密传输两大问题。“中国电信在台江路电信局建设毫米波感知基站,毫米波感知相对于雷达,具有可连续组网、感知盲区少、位置精度高、虚警漏检率低的优势。”
编辑:周德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