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增发购车指标、实施育儿补贴,发改委推出五大政策举措稳就业稳经济

时间:2025-04-29 01:45:00

2025年4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现场。(南方周末记者李桂/图)

2025年4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负责人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有关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2025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此前,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就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进行了研究。

赵辰昕重点介绍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他表示,这些举措与2024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部署任务形成接续,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在支持就业方面,将推出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等举措;在稳定外贸发展方面,主要包括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出口企业规避风险,扩大服务产品“出海”,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等几项具体举措。

在促进消费方面,将扩大服务消费,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推动汽车消费扩容,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方面,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以上这些政策都注重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将成熟一项、出台一项。”赵辰昕说。

“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今年一季度,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快于时序进度。”在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介绍,“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季度均值是5.3%,低于预期控制目标。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平稳。”

俞家栋表示,与此同时,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美国轮番加征高额关税,部分外贸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部分劳动者就业岗位受到影响,就业压力持续上升。

如何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俞家栋介绍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首先,要持续挖潜扩容就业空间。一方面,落实岗位挖潜扩容实施方案,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消费新热点打造、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基本民生服务提供等重点领域,出台激励政策,加大岗位释放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新的就业增长点。俞家栋表示,市场机构数据显示,一季度生活服务、交通物流、居民服务等行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机器人算法工程师等人工智能岗位需求同比增长超过三成。

其次,要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俞家栋说,前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高了稳岗扩岗专项贷款额度,小微企业最高授信5000万元,个人最高授信1000万元。近期,又会同财政部下拨了667亿元的中央就业补助资金,为政策实施提供保障。

第三,要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俞家栋表示,要加快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刚刚印发的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17条措施,启动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稳定就业水平。同时,也要拓展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渠道,加大以工代赈支持,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稳住3000万脱贫人口的务工规模。

此外,还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和加强就业公共服务。

“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已经作了全面分析和充分预判,做好了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准备。”俞家栋说,“我们的就业政策工具箱充足,在激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促进劳动者提升技能和就业创业等方面都作了政策储备,将会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

“内需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赵辰昕表示,2025年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去年四季度提升6.3个百分点,更加有效发挥了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

“内需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赵辰昕表示,更好发挥内需主动力作用,具体思路和方法也非常明确,就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做强国内大循环。

他介绍,接下来,在提振消费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下达了今年第二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前两批一共下达超过1600亿元,后续还有1400亿元左右,会根据各地支付进度陆续下达。还将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持。同时,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抓紧出台各领域专项措施,指导限购城市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在扩大投资方面,将工业软件等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加快消费基础设施、社会领域投资,制定实施充电设施“倍增”行动,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建设停车位。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项目清单,同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

在畅通循环方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为期半年左右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加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同时,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进人工智能与60个重点行业方向、700个基础场景深度融合。

中国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美国对中国加征所谓的“对等关税”,对中国的粮食和能源供应保障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赵辰昕表示,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500公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完全能够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赵辰昕说,2024年,来自美国的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量占国内粮食消费量的比重很低,而且基本都是饲料粮,这些品种的可替代性较强、国际市场供应充足。同时,国内粮食储备资源也很充足。

他补充:“即使不采购美国的饲料粮和油料,对我国粮食供应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南方周末记者 李桂

责编 钱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