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订单排至2030年!江苏造船业锻造韧性产业链

时间:2025-04-22 12:22:00

记者从多家船厂获悉,部分江苏船企的交付期已排至2030年。

江苏是中国船舶海工产业第一大省,去年出口各类船舶1042.2亿元,同比增长59%,位居全国第一。近期,记者从多家船厂获悉,部分江苏船企的交付期已排至2030年。江苏造船业“乘风破浪”的原因何在?记者日前进行了探访。

“绿色”成为行业底色

“2024年,新时代造船全年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60.68亿元,较上年增长28%,据全球著名的航运咨询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司公布的数据,新接订单量登上全球榜首。”在位于江苏泰州的新时代造船厂,公司总经理刘海金介绍,2025年,新时代造船将抢抓造船高景气的历史机遇,锚定交船30艘的目标任务,加快新能源船舶智造项目建设。

数据印证了新时代造船发展的底气。2024年,公司年度交船34艘,共计427.07万载重吨,交船数量创出历史新高,造船完工总量位列全国前三。截至2024年底,公司手持订单162艘、载重吨2305万吨,位列全球前三,订单排至2029年。

与新时代造船相隔不远的扬子江船业,手持订单最远已排至2030年。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全年实现新接订单126艘,价值约146亿美元。截至2024年底,扬子江船业手持订单245艘,价值约244亿美元。记者发现,其中清洁能源船订单价值约占总价值的74%,这也正是江苏造船企业此轮业绩突飞猛进的关键所在。

“除了市场环境的利好因素外,扬子江船业近年来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结构转型,积极推进绿色船舶的研发建造,2024年成功交付新造船64艘,其中以7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126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等为代表的多款符合国际环保新趋势的清洁能源船舶,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扬子江船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绿色能源、技术、材料广泛应用于各型船舶,“绿色”已成为江苏船舶产业的底色。以甲醇双燃料动力系统为例,不仅大幅降低了排放污染,还提高了船舶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025年初,新时代造船和扬子江船业同时与德国航运巨头赫伯罗特签订了共计24艘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的大单,订单价值高达285亿元。

加速“智造”转型

“国际海事组织(IMO)及欧盟的航运减排目标确立,船舶使用替代燃料是实现航运脱碳的必然选择。”招商银行研究院行业研究员韩倩婷认为,目前LNG动力船舶仍占据主要市场,甲醇动力船舶开始规模化应用,远期或将进一步走向液氨、液氢等低碳/零碳燃料方案。这也意味着,以江苏造船厂为代表的中国船企,有望在加快绿色转型的进程中保持领先地位。

保持“绿色”领先,离不开智能制造。

走进新时代造船新建成投运的智能化分段制造车间,门式起重机、智能焊接等设备通过智能软件高效协作,不仅平面分段制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用人成本也进一步降低,造船效率提高30%以上。如今,新时代造船建造一艘巴拿马型散货船的时间,已经从过去的2年左右缩短至8个月左右。

政策层面,早在2023年9月,江苏省工信厅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江苏的海工和船舶骨干企业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精益制造能力,加速“智造”转型。

苏豪创科造船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已排到2027年之后,就在几年前,公司前身舜天造船的经营还处于停滞状态。之所以能够抓住此轮市场机遇,除受益于国资重组,还因为近年来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力。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控股股东的帮助下,公司加大船舶设计优化、设备智能化升级、材料循环使用等技术领域研发力度,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全力推进设备升级改造项目申报工作,制定了关键设备技改方案,通过设备设施更新改造、环保节能改造,一步步提升船厂的智能制造水平。

锻造更有韧性产业链

据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新造船订单量创下了17年来新高,全球船厂共签订新船订单2412艘,合1.7亿载重吨(DWT),6581万修正总吨(CGT)。以修正总吨计,去年全球船厂共签订新船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3.77%。在订单排名中,中国船厂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按修正总吨排名,全球前十的新接订单量中,中国占据了七席,榜单前四位均被中国企业包揽,其中包括两家江苏企业。

虽然中国船企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在部分高端船型领域,国内企业仍是刚刚起步的追赶者。2023年6月6日,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出坞,标志着中国成功摘取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

“豪华邮轮属于‘巨系统’工程,国内从无到有,正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邮轮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一位船舶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产业生态需要完善,另一方面,中国船舶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却正在发生巨大改变,“不管是今年2月美国贸易代表提出的关于‘针对中国建造船只’的港口费用提案,还是近期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都将带来不确定性”。

对此,江苏省工信厅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锻造更有韧性的产业链,是应对外部风险的有效手段。

“今年2月,江苏成立船舶海工配套产业联盟,联盟将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优化协同,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协同技术攻关,精准开展供需对接,协同建立良好有序的产业发展生态,促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该负责人表示,江苏全省现有通过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船用产品认证的配套企业1539家,联盟涵盖动力系统与装置、甲板机械等9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联盟成立后,成员将勠力同心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协同攻关。

“目前,靖江船企在手订单总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订单总额接近五分之一,占全球比重超过十分之一。”新时代造船和扬子江船业同处江苏泰州靖江市,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靖江有着优良长江岸线,造船产业优势明显,不过也因为行业周期多次起伏。近年来,靖江强化产业链布局,大力扶持船舶配套企业,并且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靖江市内拥有船舶造修拆企业10余家,配套企业更是多达200余家,本土化配套率超过40%,趋势明显的集群化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科技创新也成为关键因素。“爱达·魔都号”由南钢股份独家提供邮轮用钢板和船用型钢。“大型豪华邮轮的对钢板重量、整板不平度、厚度公差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公司通过装备升级和工艺技术攻关,实现了4毫米厚钢板的厚度公差精准控制,解决了宽薄板板形和厚度控制的世界性难题,为大型豪华邮轮的国产化建造奠定了材料基础。”南钢股份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