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有为与有效——关于“杭州六小龙”背后科创生态的我之解读

时间:2025-04-28 07:22:00

潮新闻客户端 周国辉

在龙蛇交接的乙巳新春,“杭州六小龙”在DeepSeek的加持下横空出世,一直持续走热,几乎成了庙堂议事和街谈巷议的必谈话题。全国两会上,从新闻发言人,到外交部长、教育部长,再到证监会主席都有论述,代表、委员讨论更多,线上线下信息量足够大,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现象级”科创成果。我既怕“蹭热度”,又怕“炒冷饭”。但是,出于关注和探究之心,这两个月来也连续发过一些评述文章,有些肤浅的思考。

首先,“杭州六小龙”给我最大的启示有几点:

一是中国已经站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战略要位。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同正在发生的科技革命的深度拥抱,而且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的成功。“杭州六小龙”现象引发世人关注,再次表明全球科技版图正在发生结构性变革。斯坦福2025 AI指数出炉,中美AI终极对决差距仅剩0.3%,而且DeepSeek领衔。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想和自主创新的一系战略部署,都是完全正确的,成果正在日益显现。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东南沿海经济大省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指示和一体推进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嘱托,应当进一步增强创新自信,坚定创新自觉,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当然又要保持清醒头脑,正视差距。

正如4月25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近年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同时,在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要正视差距、加倍努力,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二是数据要素正在重构经济范式。数据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与其他要素的乘数效应正在日益显现。浙江率先通过20多年的数字浙江建设,数字产业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要继续保持和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提升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

三是杭州创新集群的涌现自有逻辑。“杭州六小龙”现象,具有突发性、爆发性、集群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本质上是长期培植创新生态的结果。杭州乃至浙江盛产竹子。竹子发达的地下竹根系统、集群生长爆发和生态自组织性的“竹根定律”,可能可以形容和解释这种现象。要进一步厚植和优化创新生态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黑土地”。

四是科技创新要坚持时间辩证法。“六小龙”和其他科技企业的实践都证明,深耕产业,“十年磨一剑”。在坚持正确的科技和产业方向和路径的前提下,专注和长期主义是企业成功的两大法宝。

五是人工智能具有重塑千行百业的神奇魔力。从马力时代到电力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形态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现在正进入算力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形态又将开启前所未有的模式。据说,DeepSeek在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已经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何止金融,人工智能可以把千行百业重做一遍,虽说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但只要坚持和把握科技向善,必将重塑产业和人的生活。未来已来,我们应当充满希望。

其次,“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以后,国内外评述众多,为什么是杭州、为何杭州,大家都想一探究竟,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有人说创新是不能被计划的,就是偶然因素。我不这么看。我认为,创新可能不是被计划的,但一定是被哺育、引导和催生的。这是历史事实。

作为一个亲历者、见证者和观察者,我切身感受到习近平同志二十多年前在浙江亲自擘画的“八八战略”和科教兴省、数字浙江部署,其后,一任接着一任干,长期主义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政策发挥了重大的引领作用;我感受到浙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一以贯之地发挥了导向作用;我感受到十年前的那场“双创”,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年轻人创业、大学生创业和互联网创业创新,在浙江和杭州形成了创新创业“新四军”,其中有以浙大为主体的高校系、以阿里IPO后出来创业的阿里系,还有海归系和以创二代新生代为主体的浙商系,这是一个庞大的创新创业矩阵,“杭州六小龙”只是他们的代表。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成为浙江特色小镇的独特风景;我感受到国有和民间的创投资本,争当创新天使,发挥了很好的陪跑员的功能;我还感受到二十年前的机关效能革命和以后持续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促进政府职能和作风的转变,甘当“店小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为浙江干部角色和办事风格。“六小龙”诞生在杭州,具有金木水火土等齐备的创新条件、要素和土壤,有其必然性。可以负责任地讲,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是夸张。网上有许多创业者的自述。

最后,一切过往皆为序曲,关键是正确对待、科学总结、因势利导、持续发展。应当看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人工智能正接近技术和产业的爆发期,你追我赶、日新月异、不断超越是一种必然。一定要清醒,不能沾沾自喜;新的技术研发越来越表现为多学科、跨区域的合作和协同,“杭州六小龙”有不少来自外省科技人员的贡献和支持。一定要开放包容,不能单打独斗;各地在科技创新上各有强项优势,特别是如何正确处理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关系,各自都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浙江要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经验。创新生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定要虚心,不能自我满足;还有技术是把双刃剑,要认真研究AI技术带来的挑战,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一定要守住安全底线,不能丧失风险意识。浙江的态度十分明确,既要借势借力,更要保持清醒,以更大的力度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通过科教人一体化改革,进一步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的全要素创新生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指导、部署,前不久,又高规格召开深化“数字浙江”建设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号角,强调浙江要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劲动力。

当下正值江南三月,春雨总是绵密而温润,恰如这方土地孕育的科创浪潮,在静默中积蓄破土的力量。近一个月来,我的心里总是拂起层层的绿意。“杭州六小龙”,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既是对“八八战略”二十年深耕的这方热土的深情回应,更预示着中国科技创新生态的深层变革。我热切地期待着……

(本文为最新出版的《有为与有效:解码“杭州六小龙”背后的科创生态》一书序言,本端略有删节)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