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来彬 报道
近日,酱香型白酒市场掀起了一阵波澜,多个知名酱酒品牌产品普遍降价,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市场上茅台1935每瓶600多元,习酒1988价格降至300多元,包括君品习酒、红花郎15等市场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酱香的竞品浓香和清香产品价格虽然也有浮动,但并未跟随酱香大跌。这一普遍降价现象背后,透露出哪些市场信号?海报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某电商平台习酒1988的价格每瓶价格降至328元。
部分消费者从喝酱香型白酒,转向浓香型或清香型白酒
随着消费者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白酒的品质和口感,而非仅仅追求品牌而跟风购买。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部分消费者开始尝试不同香型的白酒,并最终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产品。一位白酒爱好者李先生表示:“现在市场上的白酒种类越来越多,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我开始尝试不同香型的白酒,发现浓香型(白酒)也有很多不错的选择。”
一些消费者认为,酱香型白酒口感过于浓烈、刺激,不太适合日常饮用。相比之下,浓香型白酒口感更加柔和、顺畅,更符合他们的口味偏好。山东日照鲍先生表示:“我以前尝试过酱香型白酒,但感觉口感太烈了,不太适合我,还是感觉浓香型(白酒)口感更顺滑,适合我的口味。”

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者也反映自己从喝酱香型白酒转向浓香型或清香型白酒。他们表示,“酱香不再香”,以前被一些厂家的营销手段所引导,喝了一两年酱香型白酒后,感觉还是浓香型或清香型白酒喝起来舒服、顺口。
这种消费偏好的转变加剧了酱香型白酒市场的竞争压力,使得部分品牌不得不通过降价促销来吸引消费者。

酱酒经销商:降价是无奈之举,也是市场调整的必要过程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酱香型白酒市场的现状,记者采访到多位酱香型白酒经销商。一位来自北京的经销商表示,他经营酱香型白酒已经多年,“过去酱香型白酒市场非常火爆,我们的库存很快就能卖完,但现在市场冷淡了一些,库存积压多,价格也在不断下跌。”
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高端白酒市场需求减弱,经销商们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压力,为了清理库存并缓解资金压力,他们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的策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坦言:“库存压力确实很大,部分产品市场价格已经远低于官方指导价,降价是无奈之举,但也是市场调整的必要过程。”

除了库存压力,行业竞争加剧也是导致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酱酒行业进入调整期,中小品牌通过差异化竞争抢占市场份额,而知名品牌如习酒、郎酒等也在通过价格调整巩固市场地位,这种竞争态势加剧了市场价格波动,使得部分品牌不得不通过降价来保持市场竞争力。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高端白酒时更加理性,对价格敏感度提高,这也促使经销商们采取降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某品牌白酒经销商表示:“现在消费者购买高端白酒时更加谨慎,对价格比较敏感,我们只能通过降价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也是为了快速回笼资金。”

产能过剩、电商冲击,酱酒行业进入调整期
酱香型白酒价格的下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市场供需关系来看,过去几年酱香型白酒市场的过热发展导致了产能的过剩。在“酱酒热”的高峰时期,大量资本涌入酱酒行业,酒厂数量激增,产能迅速扩大。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回落,这些过剩的产能开始显现,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出现下跌。
以仁怀市为例,有媒体报道,截至2024年10月,仁怀市白酒企业已经从1925家减少到868家,新增企业的数量一年低于一年,到2024年仁怀市白酒注销企业的数量已经远远大于新注册企业数量,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酱酒行业的退潮现象。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酒厂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价策略,导致整体价格水平下滑。

某电商平台茅台1935价格下挫至600元价位
其次,电商平台的冲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下电商平台低价竞争现象十分明显,对传统的酒类流通造成冲击。有业内人士指出,电商平台上有许多货源未经名酒授权、难以溯源的产品鱼龙混杂,对企业产品价格造成很大影响。此前,赖茅、钓鱼台、华都酒业、金沙古酒等酒企都在年内就部分线上店铺乱价、售假等问题发布消费提示。电商平台的价格战不仅压缩了传统渠道的利润空间,也加剧了酱香型白酒价格的下跌。
此外,消费者口味的变化也对酱香型白酒市场产生了影响。部分消费者表示,在尝试了一两年的酱香型白酒后,感觉浓香型或清香型白酒喝起来更加舒服、顺口,这种口味的变化虽是个别现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酱香型白酒的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型酱酒企业的贴牌业务也大幅降温。对大部分中小酒厂来说,贴牌酒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业务以走量为主,没有名酒的品牌溢价,利润相对较低。据茅台镇某二线酒厂人员透露,其2024年客户总订货量比往年下滑40%,酒厂之间相互竞争,酱酒价格越卷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