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家庭你了解吗?“421”指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住院陪护便是其中备受关注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住院陪护模式下,家属往往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他们一方面要兼顾工作与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得全身心投入到对病患的照料中,常常陷入两难甚至多难的处境。在“421”家庭里,“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情况愈发常见,这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社会资源。
4月14日,记者从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2025年民生实事工程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了积极回应民众关切,全力破解这一难题,我省先行先试,积极推进“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让家属从繁重的住院陪护中“解脱”出来,实现家属不奔波、护理更贴心的医护新模式。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付学利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在2025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推进医疗机构“无陪护”病房试点,并纳入202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省卫生健康委按照相关部署要求,强化举措,创新机制,积极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2024年11月,省卫生健康委结合青海实际,出台《青海省医疗机构“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方案(2024—2025年)》,在省级、西宁市及海东市选取10家医疗机构开展为期1年的“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并明确试点主要任务、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
据了解,我省10家试点医院与第三方机构签订协议,由第三方机构招聘、培训,医院使用、管理医疗护理员方式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医院共选取骨科、重症医学科等67个专业护理需求较高的病区进行试点,建立了“无陪护”病房管理制度、考核评价标准和定期考核机制,并将签约服务机构和服务规范进行公示。患者和家属在知情同意且自主选择的基础上,与第三方机构签订医疗护理员服务协议,医疗护理员在护士指导下,替代家属承担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推动病区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有机结合,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
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青海省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医疗护理员培训内容和工作标准,规范开展医疗护理员专业化培训,培训人员取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颁发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合格证,并经医院专项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护理员职业化、规范化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互助家政”“大通护工”多样化医疗护理员队伍建设,聚力打造“青海护理”品牌,推动我省医疗护理员工作创新发展。自去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共培训医疗护理员1118人,已在10家试点医院开展“无陪护”服务838人次,同时培养的部分医疗护理员在省外就业。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继续规范“无陪护”病房制度流程,加强医疗护理员规范化管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专业、便捷的医疗照护服务。
编辑:徐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