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我国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飞机在京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AG600通过严格测试和验证,正式取得进入市场的“准入证”,成为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为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民用航空国产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AG600飞机获颁型号合格证 受访者供图
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及民航法相关规定,航空器必须取得适航证才能投入运行。适航证件分为“TC”(型号合格证)、“PC”(生产许可证)和“AC”(单机适航证)。AG600此次取得的型号合格证主要用于证明航空器的设计是符合适航标准,可以理解为通过了“毕业考试”,取得了“毕业证”。
在获颁型号合格证(TC)后,AG600还需要获取生产许可证(PC)和单机适航证(AC),在交付给最终用户后还需要对用户开展人员培训、维修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确保航空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AG600飞机的研制始于国家战略需求,旨在填补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空白。自2017年12月在珠海完成陆上首飞,迈出“水陆两栖”第一步以来,其研制历程跨越多个关键节点。AG600最大起飞重量达60吨,可载水12吨,最大航程4500公里,最小平飞速度220公里/小时,能够灵活执行灭火、物资运输、海上救援、通信中继等多样化任务。
据了解,运-20军用运输机、C919干线客机、AG600水陆两栖飞机,是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代表着我国在大型航空器领域的核心突破。其中,AG600飞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研制,在珠海金湾进行总装生产。是我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自主立项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AG600的成功研制不仅填补了我国大型特种飞机的战略空白,更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其应用将显著提升森林灭火、海上搜救等任务的效率,为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战略空白,完善了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加速了民用航空国产化进程,带动了民机产业链和供应链全面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保障,锤炼了一批大型特种飞机工程研发、数字制造、敏捷试飞、适航审定领军人才,为该类飞机适航过程成功探索了实践路径,为后续其他重点飞机型号适航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民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文 | 记者 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