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生命守护计划》成功入选。
在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的浪潮中,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以“从‘生命守护’到‘素质提升’”为主线,创新消极心理干预与积极心理培育融合治理体系,构建“安全支撑—个体发展-社会贡献”三维协同模式,将心理品质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心理情景剧大赛现场。学校供图
提供安全支撑,为学生的心理安全尽力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创新构建“数智赋能+网格管理”心理健康防护体系,形成集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成长护航于一体的工作机制。
该校自主开发了“智慧学工”学生数智化管理系统和“宁理安”校园安全精密智控系统,依托大数据技术整合学生身心安全、学业表现、社交网络、消费习惯等多维数据,形成学生身心安全与综合发展数字画像,生成个性化成长报告,实现从“危机干预”到“发展引导”的有机衔接。“通过多平台的数据融合,我们能更精确地掌握学生动向,了解学生需求,工作更有针对性了。”该校辅导员刘老师说。
作为宁波市最早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的高校之一,该校累计服务学生逾10万人次,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育人模式。
近年来,该校创新实践成效显著,学校获得浙江省“5A级平安校园”、浙江省“平安单位”、宁波市“五星级治安”安全单位。该校心理中心获评“宁波市高校心理健康示范指导中心”。
促进个体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尽心
“伴侣之间发生矛盾时,你们一般会怎样处理?”在一场恋爱心理沙龙的活动现场,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着。这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打造的“心理沙龙进社区”活动,沙龙以不同话题为主题展开讨论,广受学生好评。
像这样开展接地气的心理活动,已成为日常。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年均开展各类心理活动近百场,参与学生逾万人次。
该校以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为目标,积极打造“阳光运动”“四季潮”等文体艺术品牌,覆盖全体学生。如“话心剧社”“心声合唱团”通过话剧、心理剧、合唱等艺术形式发挥美育“以美润心”的作用,其中《你,好敏感;你好,敏感》等心理情景剧获得宁波市心理情景剧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百佳剧目等多项荣誉。
“心理教育不但要着眼学生的身心安全,更要关照学生的终身发展。”该校学工部部长介绍,“通过建立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成长档案’,实施‘心理韧性提升计划’,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应对心理问题,更要培养他们向阳而生的心理韧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社会贡献,为学生的社会担当尽责
该校着力构建“品德涵养+实践淬炼”的育人矩阵,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社会需求,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
在宁波东胜街道张斌社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薪火“剧”力实践团的学生们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文化剧展演。薪火“剧”力实践团队将心理剧创作与红色文化传承相结合,将原创的《王安石在鄞县》等20个文化剧目走进10个镇街20个村社。
同时,该校的“小桔灯心理志愿服务队”“青春同伴社”等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基层开展健康科普、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开发多门特色课程,惠及青少年1000余人。
在学校品德教育的文化浸润下,该校涌现出了一批典型人物,如外国语学院21级学生郑若楠作为中国结核病防治志愿者代表站上全球肺部健康大会讲坛,分享中国青年抗疫智慧;生化学院19级学生薄金阳在喀喇昆仑山写下戍边誓言,主动请战上中印对峙一线……这些生动的青春故事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心理品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将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完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体系,努力打造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的“重要窗口”,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心理基石。(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应中元 李慧)
作者:史望颖 应中元 李慧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